削球打法不会灭绝,信不信我分分钟就削你!
作者:乒乓11分    发布于:2018-05-18 00:19:52    文字:【】【】【

有这么个故事作为佐证:孔令辉刘国梁有个发小叫做王喜,常年在德国打联赛,是德国联赛几乎公认的最好的削球手。很多常年看德国联赛的老球迷认为他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削球手,老瓦也对他赞许有加,但是仍然不失时机地说:如果王喜是打攻球的,分分钟世界排名前十的成就。


现如今削球打法的难度可见一斑。


另外一个或许值得一提的。如果各位经常看球的话,或许会注意到现在其实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削球手:他们的正手几乎不削,主要靠兜上旋和反拉来回击来球。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尽量用反手长胶削球制造旋转,一旦到了正手尽量反拉,实在没位置了才兜一板,几乎从来不削球。


这样的选手其实很多:奥地利的陈卫星,中国的侯英超,多米尼加的林聚,希腊的吉奥尼斯,还有现在欧洲几乎所有的削球手。



这种打法的选择其实是一种简单化的尝试:在这种方式下,正手全都是上旋,反手全都是下旋;用正手削弧圈球不好控制,那就都用反手颗粒解决;对手到正手的球争取全部反拉,实在没有位置再兜一下。这样一来,训练中的内容得以减少,但是相对于而言削球的旋转变化也降低了:正手上旋反手下旋,攻球要面对的旋转变化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于是乎,这种打法其实要比传统的削球打法更依赖正手能力,最终的结果就是类似吉奥尼斯这种球不给到反手都不知道是削球的极端情况。



总体说来,我认为削球打法长远来看大概不会消失或者灭绝:现在的年轻选手对下旋的能力其实要比前辈们差,相当数量对于上旋对抗非常舒服的选手在面对削球选手的时候就非常别扭。




但是削球打法想要生存,必须想一些办法来降低这个打法整体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大家都一天只有24小时,削球选手不可能以一个人的时间练出两种打法的训练量。往广一点说,所有的颗粒打法都需要这方面的尝试:使用两种不同性能的胶皮,在相同的时间内不可能把两种器材都掌握到和反胶选手一样的程度,必须依靠组合和技巧来将一些环节简单化。



当然,这只是我的私人意见。


丁松的前三板和正手进攻很不错,但是他的连续进攻并不那么好;朱世赫的正手连续进攻天下无对,但是他的发球抢攻并不那么精;推广到其他颗粒打法来说,王涛正反手来回来去就那么几下,但是组合的非常好;在现如今两面反胶横板打法极度主流化的今天,想依靠多而杂技术对抗对手的少数精炼,其实是个很大挑战。



其实本文的意思无外乎是,削球打法,或者说任何颗粒打法,想要有所发展,必须有所权衡。但是考虑到专业选手长时期在这方面的努力,我能给出的考虑显然是苍白的。体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乎,这不是一个可以通过获取知识取得进步的事情。体育中的任何的进步需要身体力行的长期努力,而不是桌面前面的空想。最终抵达卓越的选手举手投足一举一动轻而易举,但是其中的努力和艰难,则只属于他自己。



从爱好者的角度考虑,我当然希望削球打法有所发展,因为无论如何,这种打法从观赏性的角度无可取代。但是无论如何,两点情况客观存在:现在的攻球大范围的来说打削球的能力远不如对打弧圈球的,但是反过来现在的削球打法也确实复杂而且对选手要求太高。我仍然认为稳定的下旋削球是削球打法的根本,也是现在削球打法生存的本钱,但是也确实需要更系统的打法设计和技术组合来降低这种打法的难度。



考虑到奥运会的赛制,削球打法可能很难出现在中国队的奥运阵容里,因为削球打法在双打中很难配对,如果报名就几乎意味着死阵。但是我仍然期待着削球打法的选手作为主力重新回到世锦赛团体阵容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