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法印象正胶篇: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
作者:乒乓11分    发布于:2018-05-18 00:23:28    文字:【】【】【

(一)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如果你在2012年跟我说,四年之后男子世界排名前50里面有个两个正胶,我一定会跟你说:哦,何志文这么猛啊?还是詹健那阵状态不错?另外一个是王增羿吧?


但是作为穿越者的你告诉我何志文最近退役了,不但如此,反手生胶的还能拿欧锦赛单打冠军,我一定觉得这个家伙有阴谋,估计想耍我;如果接下来你再告诉我,不仅如此,世界排名最高的那个正胶是个高个子黄头发的瑞典人,我一定觉得你骗人功课做的也太不到位,这种事情800年都不可能发生。


不过现在是2016年,这些事情真的发生了。


现在世界排名最高的正胶是马提亚斯卡尔松,一个高个子的瑞典人;王增羿的确是前50中剩下的那个正胶打法;单晓娜还能代表德国打奥运会;西班牙有个叫耶稣的直板正胶;国家男队现在还有直板正胶的苗子上来(严升);张默还能代表加拿大打奥运会;吴佳多还在代表德国队打比赛;英格兰有个叫何婷婷的亚洲小女孩也是直板正胶。


何志文确实在最近刚刚退役,他的发球,推挡和正手攻击正式成为了传说;沈燕飞也在不久前的世界杯之后宣布退役;不过即便这样,正手正胶打法的选手好像东一个西一个还要数一会的样子。



如果换个角度说的话,现在真正数量比几年前预期少的,是直板打法,而不是正胶颗粒:横板而言,颗粒打法基本维持在预期的水平上;但是直板反胶打法,现如今活跃在一线乒坛的人数,反倒比几年前估计的要少。


总而言之,时间很奇妙。


(二)


理论上说正手反胶反手生胶都算横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但是正手正胶的话,无论打法,一般来说都算做是快攻打法。即便是横板正手正胶反手反胶,也是更纯粹的横板快攻打法,而不是现在到处都是的,“结合弧圈”“弧圈结合”之类的打法。


纯粹的,完全的快攻。


传统上说,横板快攻是一种非常实力的比赛方式:由于制造旋转的能力有限,变化方面比直板正胶更受限制,所以周旋方式很少,完全不能退台,生于近台,死于近台。


直板正胶方面,虽然刘国梁在小球时代末期把变化(或者说鸡贼)提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但是在2016年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现如今想要生存,实力球还是必须的:摩擦不如对手,退台不如对手,如果再不能扛住对手两下弧圈,再拍对手几下弧圈,在高水平层面上就实在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本来在赛璐璐大球的时代,颗粒胶皮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挤压;到了塑料球时代,稍微降低的旋转,更大的正手使用率,好像让颗粒打法稍微有了一点点空间:拧拉的质量下来之后,反胶不再能无孔不入的上手进攻,也开始要冒被对手反击的风险,这让正手更扎实的选手有了一些发挥的空间。


跟生胶一样,女子正手正胶选手受的影响相对小:回合比较多,相对不退台的特点降低了反胶在空间和旋转上的特点的发挥,但是也和生胶一样,正胶正手进攻对于胆量和狠劲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过相对于横板生胶打法的萧规曹随,几十年大致思路并没有太多变化来说,正胶反倒在这几年有一些成功的变化和尝试。


(三)


中国这边这几年最成功的正胶打法大概还是詹健: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打法和几十年前的前辈腾毅非常接近的横板快攻选手。身高并不很高,强调进攻的灵活和路线,走类似刘国梁的前台进攻风格,非常强调前臂手腕的使用,非常善于打开两个角度的落点(好像最终也因为手肘的伤势在去了新加坡之后选择退役)。


这点上说,詹健的打法,是过去前辈打法延伸的产物:就像现在的生胶都还在研究如何重新组装王涛邓亚萍一样,詹健作为多少年来第一个正手正胶横板打法,在打法选择上更多的师法前人,不过与其说这种选择缺乏创意,我个人更相信这是偏于实际的方案:詹健开始打反胶,正胶是后来改的;加上他的身高条件和打法风格,选择更为传统的风格是现实的。


相比之下,中国在正胶打法方向的另外一个尝试是现在代表波兰的王增羿:和传统小快灵的正胶打法不同,王增羿是个身高很高的直板。打法方面相比于刘国梁风格的变化,更强调杀伤力和质量。现如今的王增羿随着年龄的上升,打法中有了更多江湖经验风格的诡道变化,但是根本上说,他的身高条件给了他的直板打法一种和前辈不同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西班牙的Jesus Cantero也是走类似路线,而且他的板头更重。不过整体来说打法的完成度还是比较低,显得比较粗糙)



这几年横板正胶打法令人眼前一亮的变化,出现在瑞典的马提亚斯卡尔松身上。



去年关于他的笔记:


另外一位瑞典的卡尔松是马提亚斯卡尔松,他正手正胶反手反胶的打法可能是欧洲很久以来的头一号(如果不是有史以来第一号的话)。上一次有横板正手颗粒的选手在世界级别的比赛中征战,应该还是詹健代表新加坡打球的时候。相比詹健沿袭自滕义等前辈的横板快攻打法,马提亚斯卡尔松的技术实质上仍然更接近于传统的欧洲弧圈球:他的身材高大,用反手反胶覆盖大部分台面,正手突击的击球点较向后,而且基本上只在反手形成上旋之后使用。正手技术上并不比中国选手更为全面灵巧,但是有欧洲风格的厚实反手作为铺垫,加上正手突击的力量非常可观,他这两年的上升速度也很快。



横板正手正胶反手反胶打法,亚萨卡签约选手,底板是亚萨卡马琳软碳,正手应该是Speedy PO,反手赞助商显示是rakza x


没有看过小卡尔松打球的人,可能体会不到那种视觉震撼:没人见过这种中台能进攻的正胶选手,到了远台还能反攻,而且还是个子高力量大的瑞典人用这种打法,感觉很夸张。


今年来说,卡尔松的正手进攻显得更加有数;去年的时候他多少还给人一种“是一个反手很不错的大个子,正手打正胶是不是为了弥补短处”的印象,今年他的正反手结合已经显得成熟了很多。他不再过分依靠他的反手,现在更像一个纯粹的两面进攻的快攻选手,虽然他顶着差不多一米九多的个头。


最近了解到,像欧洲所有打颗粒的选手一样,小卡尔松的正胶也是后改的:他在大概14岁那年因为正手不太好但是反手不错改了正胶,之后也没有中国教练带,大概就自己琢磨着。后来改了塑料球,他发现自己特别适合这个球,对手也开始不适应了。


相比于其他所有的正胶来说,马提亚斯卡尔松的特点在于他的击球点比较晚。但是因为他身高的原因,同样的小动作在他身上已经有很多人大动作的转动半径。颗粒胶皮在很多时候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发力越好控制,反倒是唯唯诺诺想上去碰的时候容易失误。今年的卡尔松正手使用显得比去年更加有信心,在今年的瑞典公开赛上正手攻打弧圈球有着非常可观的质量和成功率。这之外,他的短球和小弧圈也比去年看起来有了进步:他的风格比去年更加合理,更少盲目进攻,但是一旦有上手进攻的机会又比以前更加稳定果断,总体成熟了不少。


从这个角度上说来,2016正手正胶打法的现实显得讽刺到近乎滑稽:整个历史上几乎被中国人独占的打法,在两面反胶几乎称霸乒坛的今天,最突出的发展居然落在一个大个子瑞典人头上;传统上说几乎都是小个子选择的正胶打法,现如今最大的可能性居然落在一个几乎一米九的大个子身上。




更有趣的事,如果细想一下,这情况说不定合理:中国人在正胶打法上花了太多时间,做了太多尝试,或许现如今换个欧洲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视角和体验;传统上说正胶打法靠移动迅速取位灵巧制胜,但是现如今可能只有大个子选手才有足够的力量让正胶的击球质量和越发力越有数的特点得以发挥;于此同时,高个子选手本身覆盖面积,拉开手的空间大,变相给了正胶更多发力空间;如果再有一个不错的反手配合,或许这种打法在未来真的会有以前从没有过的可能。


说到底,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