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版“七种武器”之”碧玉刀“——反手拉球
作者:乒乓世界    发布于:2022-08-30 13:01:47    文字:【】【】【

借用古龙先生《七种武器》的概念,我们选出了目前乒坛最具代表性的七个进攻手段,综合在一起,似乎也是乒乓球技术的一个演变史了。上一回,我们说到了第一种武器“长生剑”——正手进攻,今天就来聊聊第二种武器”碧玉刀“——反手拉球。


欧洲横板打法弃守为攻之后,历经了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到上个世纪70年代,瑞典名将本格森、约翰松脱颖而出。在与亚洲直板争锋的80年代,横板虽略处下风,但其蒸蒸日上的表现仍显示出该打法巨大的发展潜力。90年代以后,横板打法终于凭借技术全面、攻守平衡、凶稳兼顾、合理速成的优势,在国际乒坛开花结果。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罗斯科夫、普里莫拉茨、盖亭、萨姆索诺夫、波尔等一大批世界冠军喷涌而出。由于欧洲横板选手人高马大,劲道十足,擅打相持,而反手技术常常是他们赖以成功的主体。


中国式的反手

中国人引进横板打法很早,但真正花费精力来研究规律、培养选手,则是80年代中后期了。初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将直板的优势移植到横板上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横板的反手技术体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的欧洲人成功“看住”了我们的反手后,中国队不得不谋求改变。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人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反手技术的系统训练,孔令辉就是先行者之一。

▲孔令辉的反手把速度和旋转相结合,走出了不同于欧洲人的另一条道路。

和欧洲人以力量和旋转为主的反手技术相比,孔令辉吸取了中国乒乓球的传统精华,将反手速度与旋转相结合,从而使相持能力与欧洲名将不相上下。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孔令辉和瓦尔德内尔的世纪之战中,老瓦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频频使用侧身技术展开搏杀,给孔令辉制造了巨大压力。关键时刻,孔令辉的反手快撕直线及时遏制住了对方的势头,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会男单冠军。

孔令辉的成功标志着在中国乒乓球技术中,反手已经不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也不再是一个配角,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在乒乓球的整个技战术体系里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不讲理”的暴力

和欧洲人相比,中国运动员为了保证近台速度,反手多以快撕为主,但是到了大球时代,其绝对力量不足的弱点开始暴露出来。变革的初期,“进攻一体化”还在摸索的过程中,一批之前在欧洲乒坛并不显眼、但是单项技术非常突出的选手开始冒头,格林卡就是其中之一。

▲格林卡最具特点的技术是中远台反手打回头,使用率和命中率高,突然性强。

在反手进攻技术的运用上,“不讲理”的格林卡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他的贡献在于对于反手进攻的动作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击球速度更快、弧线更低、力量更大,充分体现了独特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其核心是横向引拍,在击球时手臂基本与台面同高,引拍时不是按照常规的方式向后下方引,而是直接向左方引动,基本是沿着一条横向的运动轨迹,这样的挥拍轨迹决定了他的击球弧线低平且速度快。遇到高球的时候,他拉球的弧线甚至可以直接由上而下,完全不像常规打法那样有明显的抛物线。

▲波尔的近台反手反拉弧圈球,标志着反攻上旋球再无死角。

新时代的进攻

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德国选手波尔的近台反手反拉弧圈球引起了中国队的高度重视,蔡振华甚至毫不讳言地指出:欧洲人的创新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确实如此,波尔的这项创新也标志着反攻上旋球全台再无死角。之后,充分借鉴了波尔的技术动作,并结合中国乒乓球传统的精髓,中国男乒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从王皓开始,到张继科,再到目前的樊振东,中国队的反手进攻体系越来越完整,具备了包括近台、中台、中远台、甚至是远台在内的主动进攻和反攻的能力。

▲林高远的反手引拍动作又有优化,球拍始终保持在持拍手同侧,保证了其出手和衔接的速度。